我們在討論微博問政的時候,在討論微博作為傳遞手段方式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它后面的關系,為什么微博會在這個時候發(fā)力,能夠在網絡問政、刺激政務轉型方面發(fā)揮這么大的作用。從根本上來講,這是中國社會民主政治發(fā)展,公民廣泛參與的大環(huán)境造成的,如果說沒有這樣大的環(huán)境和背景,再行政性的手段也是發(fā)揮不了作用的。

  第一,網絡參與成為公民參與的重要途徑。第二,微博的崛起及其作用。第三,微博問政倒逼政府轉型。

  我今年7月份參加了在人民網杭州舉辦的微博大會,我當時提出觀點“微博倒逼政府轉型”,這個觀點很快在全國傳遞開了。新浪網在北京舉行了2011政務微博高峰論壇,我當時做了發(fā)言,我說“微博的快速興起正在改變中國的官方和民間話語權的整體格局”,這個觀點也被社會廣泛的接受。我認為,我們在討論微博發(fā)力、微博作用的時候,首先看到這是網民參與,公民參與大背景下的必然結果。公民參與是當代現代公共治理作用更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政府、社會、市場三者共同治理社會,在講到社會的時候,大家經常會遇到一個概念“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是法律上的概念,就是強調公民的參與。我們在講公民參與的時候有“廣義的公民參與”和“狹義的公民參與”之分?!皬V義的公民參與”是指圍繞政治選舉展開的參與活動?!蔼M義的公民參與”是指公民、公眾圍繞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貫徹落實所展開的影響活動。公眾為了影響政府的政策制定,影響政府的實施過程,用各種各樣的訴求。這是狹義的公民參與。大概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是參與主體,第二參與途徑,第三是參與渠道。大家如果細分的話,博客里大量的還是白領、精英,相對來講,農民主體參與的人數是比較少的,盡管全國可能有2.5億博客,但是在13.4億人口中,農民參與的是比較少的。

  首先是誰來參與,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參與,參與的渠道是什么。

  公民參與為什么在社會中這么重要?有三個基本理論依據:第一,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權利的主體在于公民。第二,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公共職能,政府的政策制訂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十七大報告講的三個“四”為我們的公民參與,也為微博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第一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叫“四個民主”。第二是“四種權利”,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第三個是“四個自”,在中國的基層實行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這三個“四”,我認為在利益上講給整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提供了框架,也為微博的參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從中國目前國內參與領域來看,狹義的公民參與來講主要是圍繞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住房、醫(yī)療、教育、環(huán)境保護、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政府政策的公平公正等都是公民參與的重點領域。例如,今年大連大概有上萬人就因為PX項目落地大連以后出現了泄露事故,大連人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最后政府宣布這個項目將永遠撤出大連。為了表達他們的利益訴求,廈門這個城市不適合搞有化學物品威脅的項目、對人體有影響的企業(yè),后來在大連出現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老百姓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身體健康,這是政策的公平公正性,關注度越來越高。我昨天在鳳凰衛(wèi)視(微博)做了半個小時節(jié)目,以廣東烏坎事件來談群體性事件的利益訴求。中央對上訪事件,群體性事件,包括信訪有三個80%的判斷。第一,80%的老百姓訴求表達是有一定緣由的。第二,80%的問題是可以在下面解決的。第三,本來一些問題是完全可以很好解決的,但是我們沒有很好地解決,最后導致事件越來越嚴重。所以大家看到,隨著公民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老百姓參政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關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

  第二,網絡參與成為公民參與的重要途徑。按照我的理解,網絡之所以能夠給老百姓提供重要的參與途徑,它有四個基本屬性:1.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它不是封閉的,誰都可以在網絡上發(fā)表觀點,只要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只要能登陸網絡微博2.0時代,都可以表達你的意見,發(fā)表觀點。2.它是一個公平表達的平臺。在網絡上不認職務,認意見。誰的意見被大家所接納,誰就會受到擁護。上一次我在人民網做節(jié)目,在新浪網上有400萬粉絲的網友和我一起在人民網上做節(jié)目,我是作為專家來談,他是作為網民代表來談,他為什么能成為新浪上的好幾萬的粉絲,不是因為領導職務高,他就是一個小小的編輯。3.網絡提供了虛擬平臺。是一個虛擬世界,我們講到網絡社會的時候,都講的是虛擬網絡世界。盡管現在實名注冊制了,但是在進行網絡表達的時候,人們可以虛擬。4.無條件平臺。不受行政區(qū)域的限制,是跨區(qū)域的,這給人們表達提供了更廣泛的視野。

  從網絡參與的特征來看,我認為網絡參與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信息是快速傳遞。這種信息快速傳遞是計算機快速運算為基礎。去年中國在全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評價中,中國獲得第一名,我們的銀河一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2750萬億次。今年被日本奪走了,日本達到8612萬億次。無論在新浪,還是在百度,點擊搜索新浪不到十分之一秒,就能把全世界151億張網頁全部掃描一遍。網絡信息之所以傳遞快,是以現代計算機快速運算進行技術支撐的。第二,排山倒海響應。一個觀點一旦受到網民的關注,很快就會被放大了。在前年有網民為救助小女孩,說“誰愿意轉我的帖子,轉一次捐一塊錢”,不到9天有9000人轉載了。去年一個同樣救助小孩的帖子,要轉一次捐一塊錢,很多有40萬人轉了。今年達到了89萬,同樣轉載一個帖子,多捐一塊錢,有89萬人轉了帖子。任何一旦事情被網絡法關注以后,可能就會變成網絡事件了。

  第二,微博的崛起及其作用。微博作為一種新的借助手段,我認為它最大適應了我們國權結構的環(huán)境。我在很多地方講學,中國體制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我們體制最大的遺憾,最大的問題是到現在沒有找到權力被有效制約的四兩撥千斤的制度設計。但是我認為,如何想辦法,使對國權制約到前面去,不至于走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底部。我認為,在這個方面網絡參與,微博參與可能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大手段。現在微博發(fā)展現狀可以看到,去年年底是6300萬人,今年上半年竟然達到1.95億,半年時間增長了208%,是幾何式地在放大?,F在中國有4.85億網民,實際上超過了5億網民,有40%的網民都在利用微博。在這個過程中,政務微博異軍突起,政府為了和網民進行互動,為了快速發(fā)布政府信息,我們好多公安部門率先在網上進行微博發(fā)布,特別是工商、稅務、質監(jiān)、醫(yī)療、教育和公眾五關系度比較高的政府機構,普遍在網上建立微博。

  “新疆天山”是自治區(qū)公安廳的微博,北京叫“平安北京”,廣東叫“正義廣東”,這些都是代表政府的官方微博。2010年全國搞了微博最有影響力的排行榜,大部分是以公安部門為主。包括年初公安上的微博打拐,這是非常典型的案例,通過微博打拐救助流浪兒童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最后變成了公安部門的一個制度。

  微博的作用:

  第一,對政府和社會行為進行監(jiān)督,為腐敗案件提供了大量的線索。前不久中紀委、監(jiān)察部在人民大會堂講演的時候,他們開微博以后,一共有5萬多條線索舉報全國的官員貪污問題。這個窗口成為他們最主要的獲取一些官員行為不正,出現貪污問題的一個窗口。人人當記者,人人都在辦報紙。有十萬粉絲的一個微博博主等于辦了發(fā)行十萬份的報紙,這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第二,廣泛收集民意,了解民眾的所思所想。利用微博以后,大量可以收集網民的民意,要了解這個時段、時候老百姓關注什么,想什么,包括一些網絡事件,它反映一些主流民意,也是代表主流趨勢,是政府制定政策、實施政策重要的依據。

  第三,對政府公共政策及處理公共事務行為的評價,可以集聚社會共識,快速形成放大效應。[page]

  比如,今年“7?23”動車追尾事故,我認為微博用八個字來概括“發(fā)布、動員、拷問、反思”,這是完整的,非常經典的案例。當兩個動車追尾以后,沒有任何媒體可以到現場那么快的報道,有1500人在車上坐著,有一些人受到驚嚇了,但個人冷靜下來以后快速地發(fā)微博,這個信息快速地放大。據新浪和騰訊兩大微博群體發(fā)布,在這個時段內,新浪轉發(fā)數十萬條有關動車追尾的事故信息,就是快速信息發(fā)布,或者是“動員”。當事故發(fā)生以后,通過微博力量動員當地老百姓到現場去救援,動員老百姓到現場去獻血,這些都不是政府動員的,是通過網上,通過微博動員起來的?!翱絾枴保行﹫蟮勒f,因為惡劣的天氣事故造成的動車追尾,救援還沒有完成,有關方面包括網上網下開始廣泛的拷問和追問?!胺此肌保藗冏詈蠓此歼@個體制,為什么鐵道部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大家深入地反思這個體制。最近鐵道部提出要加快政體分開的步伐。

  從郭美美事件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她本身是一個年輕小孩炫富,后來郭美美完全變成了符號,通過郭美美的事件,她像人肉炸彈,炸開了中國紅十字會不規(guī)范的運轉機制。從郭美美事件以后,中國紅十字會加強了內部管理,在網上發(fā)布它的信息。

  第四,政府利用微博可以及時與公眾溝通,參與社會治理。必須要借助市場的力量,借助社會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參與,微博是最主要的手段。

  微博問政倒逼政府轉型

  微博異軍突起以后,對政府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各級黨政機構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今年5月16日,奧巴馬總統(tǒng)發(fā)布了網絡控制的國際戰(zhàn)略,美國提出了三條原則,當然是對中國人來的。第一,在網絡信息,所有人要能夠自由表達。第二,網絡的信息要能夠自由流通,不能隨便斷網。第三,在網絡社會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隱私。這是美國在5月16日發(fā)布的網絡控制國際戰(zhàn)略高調發(fā)布以后,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他加了一條,一旦美國的網絡受到攻擊以后,美國可以動用全世界所有的手段打擊任何一個國家。

  我當時參加中央的一個座談會,中央高層就問:美國為什么在這個時候發(fā)布這樣一個網絡國際戰(zhàn)呢?在很大程度上,他在爭奪國際互聯網的話語權,要繼續(xù)把持國際互聯網的規(guī)則制定權,掌握話語權,掌握規(guī)定制定權。所以在這里可以看到,在網絡爭奪上,國際上是非常激烈的。我們利用網絡,利用微博在一定程度上給政府壓力可能是一個好事,變成了一種動力,可以倒逼政府轉型。

  第一,促進政府改變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更加親民,正確體現以人為本??

  第二,促進政務公開,保障民主知情權、表達全、參與全、監(jiān)督權。

  第三,政府公共政策及其處理公共事務的評價,積聚社會的共識,快速形成放大效應。

  第四,促進政府收斂自身的行為,復雜遏制腐敗,改進作風。

  我們可以看到,在政務微博發(fā)展過程中也暴出一些問題,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我們研究。第一,微博這種碎片式的表達方式,它對政府的服務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第一,微博這種碎片式的表達方式,它對政府的服務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的人,這種碎片式的表達方式,是為主流提供服務呢?

  第二,政務微博服務內容應該有所側重。比如說,新疆自治區(qū)政府,應綜合政務微博,重點是一種導向型的服務,大的趨勢性的問題所服務。而政府各個部門,如公安、稅務、工商、文化教育主要是圍繞具體的人展開服務。

  第三,微博服務不能回避網絡民意的討論。我們政務微博要參與網民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和一些事件的討論,要影響網民,但不能拒絕和完全武斷來說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不正確的。我的基本看法是,網絡民意在一定時期反映的是主流民意。當不斷的評論以后,網絡民意也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知道了事實真相以后,尤其注重網絡民意的改變。政府應該尊重網絡民意,要參與和影響主流民意,但不能武斷。

  網絡治理

  網絡治理是現代政府所有國家都不能回避的問題。在網絡治理中我講三句話:

  第一要保障正常的公民參與權利,不能因為網絡治理剝奪了老百姓的參與權、表達權。這是我們憲法規(guī)定的人民自由的表達權,這是一定要守住這個底線。

  第二,要有嚴厲的治理網絡水軍。網絡水軍,網絡推手,網絡營銷公司在網上造謠惑眾也可以進行治理。

  第三,治理網絡更需要法治,不能搞人治。在法制框架下加強對網絡治理。在法律范圍內發(fā)言和表達,以這個東西來治理網絡,將來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