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十八大是‘微博時代’召開的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前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文章《讓網絡更多釋放“正能量”》,指出了本次大會的濃濃“網味”以及現(xiàn)階段網絡建設的重要性。“網味”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南方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報告重視網絡建設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xié)商、強化權力監(jiān)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實的民主權利;又提出暢通和規(guī)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xié)調、權益保障渠道等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要求。《人民日報》指出,要實現(xiàn)這一切,“在今天這個時代,都不能離開網絡”。
近年來,我國在利用網絡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各地結合實際推出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電子政務平臺,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
在這一趨勢之下,《人民日報》發(fā)出呼吁:讓網絡更多地釋放“正能量”,無疑是一道需要求解的社會管理課題。
網絡的渠道作用更明顯
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有5.38億數(shù)量的網民,已經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絡渠道,來獲取十八大的相關信息(如右圖,各網站開辟的十八大報道專題)。
本報官方網站南網(www.nfdaily.cn)在十八大期間(11月8日-11月15日)的谷歌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一周間,南網的訪客數(shù)(UV)超過16萬,訪問次數(shù)約20萬,瀏覽量(PV)更是接近100萬。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約2.3萬獨立身份的網民登錄南網,平均每次訪問會瀏覽4-5個新聞頁面。其中,有七成左右的訪客為新增訪客,而十八大開幕的新聞也成了一周之中點擊率最高的新聞。
微博這一新興平臺也成了重要的信息傳播工具。過去的一周內,@南方日報利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對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全會進行了全方位的關注與報道,期間共發(fā)布相關博文71條。截至昨日17時,這些博文的總轉發(fā)量達到16712次,平均每條轉發(fā)235.4次。其中,昨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的“責任之聲”,在不到5個小時內就被轉發(fā)了近千次。
網絡連通代表網民
本次大會召開前,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新聞網站在均開通了十八大專題平臺,以實現(xiàn)代表與網民的即時溝通交流。南方日報及其官方網站南網也推出“我@黨代表廣東好聲音”專題欄目,在廣東代表團69名代表中實現(xiàn)了接近九成的與網民連線成功率。
知名網友楊馥銘通過南網、奧一網網絡問政平臺向十八大廣東代表團連發(fā)了五封問政建言帖,帖子得到了多名代表的認可。這次互動連線讓他感到十分振奮。他說:“借此次網友聲音的及時上傳,也再次證明,南方報業(yè)致力全媒體戰(zhàn)略,借助各種傳播形式,全方位的打通各路傳播渠道。用真實快捷的資訊,傳遞黨群聲音,密切黨群聯(lián)系,在服務中‘把牢陣地’,在引導中凝聚公眾智慧,提供‘正能量’,彰顯傳播力。”
南粵探索
“網絡問政”寫入廣東政府網站管理辦法
近日,為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建設與管理、提升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廣東省政府印發(fā)公布了《廣東省政府網站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該辦法明確要求了省內包括省、市、縣(區(qū))三級政府門戶網站和各政府部門網站,其主體必須包括信息公開、網上辦事及網絡問政三塊內容及功能。
重大政策問計網民
今年9月份,在惠州舉行的第三屆網絡問政研討會上,“制度化”成為當前階段網絡問政工作開展中的熱詞。與會專家一致認可,只有通過制度化的手段,將網絡問政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明確下來,才能實現(xiàn)持久有效的發(fā)展。
本次《辦法》的出臺,明確將“網絡問政”作為一個章節(jié)寫入其中,正是廣東在網絡問政制度化方面的又一有力舉措。
《辦法》要求,政府網站應設置領導信箱、在線咨詢、監(jiān)督投訴、意見征集等欄目,提供便捷的政民互動渠道;并鼓勵行政機關利用博客、微博、網絡社區(qū)等新途徑,就社會關注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廣泛征求民意。
及時回應網民投訴
《辦法》還要求,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網民意見辦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相關工作,對涉及本部門職責的建議、咨詢及投訴要認真對待、及時回應。
不僅政府網站與網民間需要互動,各部門網站間也需要順暢的溝通,才能保障信息在各部門間的高效流轉,提高回復網民的效率。為此,《辦法》規(guī)定,各部門網站的網絡問政系統(tǒng)應預留與其他部門相關系統(tǒng)互聯(lián)互通的接口。
在政府網站的運行維護管理上,《辦法》也明確要求,政府網站承辦單位必須保障網站24小時開通和正常運行,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提供服務,應及時向社會公告。
鼓勵公民參與考核
《辦法》的出臺,明確了政府網站的公共服務職能,并強調了政民互動的重要性。
有網友提出擔憂,如果只是單純出臺一個缺乏約束力的管理辦法,極有可能會遭遇到執(zhí)行不力的問題,使其淪為一紙空文。
對此,《辦法》提出“省政府每年開展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具體工作將由省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掇k法》還要求,政府網站要提供便利方式,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網站績效進行評價。據了解,政府網站綜合排名未來將向社會公布。
網友建言
建全省統(tǒng)一云平臺
以網絡問政為主導方向的南網(www.nfdaily.cn),在《辦法》出臺后迅速成為熱點話題。多名網友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見,其中不乏有價值的建言。
南網、奧一網網友“謝文鑫”認為,《辦法》的出臺是網絡問政制度化的一項里程碑事件,為網絡問政為民化奠定了硬件基礎。但是,隨著網友群體的日益壯大,網絡問政也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從省到縣,從黨委政府到各部門的網絡問政功能,目前仍是各自為政。網絡問政資源的分散,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網友問政的低效,也不利于一些特殊群體進行拍磚灌水。
“《辦法》提出了各部門網絡問政系統(tǒng)間必須有互聯(lián)互通的接口,我認為可以引入云平臺理念來實現(xiàn)。”謝文鑫建議,全省可以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問政云平臺”,網羅全省網絡問政資源,形成“眾星捧月”的大格局。“這樣,既有利于服務更多的網友,將廣東五千多萬網友的智慧凝聚;也有利于形成一套規(guī)范,倡導網絡文明,引導網友釋放正能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統(tǒng)一的網絡問政云平臺,也有效降低了無障礙為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的成本。”
微博聲音
@yaohuasongz-gz:網絡時代已經浸潤神州大地,任何人、組織和機構都無出其外。正視網絡的積極作用,承認網絡問政與網絡監(jiān)督的合法性地位,并在實際工作中作為重要參考。利用網絡尤其是微博力量,善用其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是提升我國社會建設與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徑,也是當前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