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7互聯網+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萬壽賓館召開,年會以“智繪城市 數造未來”為主題,以智慧城市、數字政府、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治理、信息社會等為主要內容,吸引了來自全國部委/省/市/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yè)專家、企業(yè)代表、主流媒體千余人參會。
在23日上午舉行的主論壇上,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學山發(fā)表了題為《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智慧城市重定位、再出發(fā)》的主題演講。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學山
以下是會議現場發(fā)言實錄(根據現場速記和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十分開心參加“2017互聯網+智慧中國年會”,今天我主講的內容是在學習十九大精神的基礎上給智慧城市帶來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做參考,內容主要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和發(fā)展一定要在研究、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基礎之上重定位、再出發(fā),原來智慧城市我們這樣走,但是十九大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再出發(fā);
第二今天主題是“數造未來”,所以對于智慧城市來說核心問題一定要做好數據的建設;
第三智慧城市的發(fā)展一定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沒有效果的事情就不要做。
一、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重定位、再出發(fā)
1、十九大為智慧城市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目標
智慧城市發(fā)展方向和目標的核心內容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步走”戰(zhàn)略,其中提到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而智慧城市的發(fā)展能夠為“三步走”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撐。除了這個目標之外,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要求,這些都是智慧城市要實現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把這一要求放在第一位,同步發(fā)展是一種在城市空間上實現現代化的發(fā)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首次把“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出來,這是對智慧城市發(fā)展的一個明確的新要求,除了這些需求之外當然還有很多新要求。落實到智慧城市發(fā)展中,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發(fā)展道路。
2、智慧城市建設要重定位、再出發(fā)
在十九大為智慧城市發(fā)展指明方向、目標的這個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重新定位,重新制定目標和任務。因此各個城市要緊緊圍繞十九大文件要求制訂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目標,這是智慧城市發(fā)展最核心的要求,也是最主要的基礎。
智慧城市成為實現城市現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基礎和柱石,為了實現城市的現代化目標要重視智慧城市的發(fā)展,今天幾百個智慧城市試點都有著規(guī)劃目標,但到今天我們還沒有一個智慧城市的標桿,所以我們必須認認真真的在十九大精神指示下重新來研究智慧城市如何發(fā)展、如何制訂規(guī)劃,才能真正為十九大確定的“三步走”目標做出貢獻。
二、抓基礎,建設好城市大數據
智慧城市不管智慧什么,任何一個智慧資源基礎都是數據,沒有數據,“智慧”就是空的。沒有算法可以,沒有數據是不行的,沒有算法可以實現智能,沒有數據絕對是不行的。城市大數據不是大家想象的,很多智慧城市規(guī)劃就是把各個部門的數據匯集起來,把互聯網上的或者其他地方的數據匯到一個數據中心,這種城市大數據就能夠支持智慧城市發(fā)展的說法是天方夜譚,那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城市大數據的建設和發(fā)展,必須在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基礎上重新再出發(fā),而不是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我十分坦率的來說,今天所有智慧城市規(guī)劃里沒有把“如何建城市大數據”這件事情做好。
1、城市大數據的構成。要建設城市大數據首先要看整個構成,城市大數據是城市產生的數據,是城市的各種硬性和決策管理,包括生活在內的數據,所以城市大數據是以城市空間為角度和標準做的劃分。
城市大數據解決的內容一類是靜態(tài)的存在的數據,也就是城市從地下到空中,所有城市的客觀存在,從物到人到自然資源,從地下水、地下文物一直到我們房子再到地下面。動態(tài)數據是所有城市活動的數據,還有外部的數據,這些都是城市大數據的構成。
2、城市各項事務,是城市大數據的源泉。城市大數據不管是深層還是其他都是以城市各項事務為基礎,一項一項事務產生數據和使用數據,所以靜態(tài)數據、動態(tài)數據、深層數據、外部數據都是一項一項的事務基礎,也就是說城市所有事務生存和使用都是城市大數據的構成和來源。城市大腦的構成第一是數據,第二是對于城市各項事務的優(yōu)化,所以沒有數據就沒有優(yōu)化,也就沒有大腦。
3、城市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發(fā)展的基礎。智慧城市服務于城市各項活動,好的城市大數據是實現城市現代化新目標的基礎。
4、質量是城市大數據的生命線。城市大數據中一個城市保存多少“P”,甚至構成“Z級”數據量都不困難,構成這樣的數據中心我們有能力,但是核心問題是質量。那么高質量的城市大數據主要有五個標準,即:完備、綜合、及時、精準、適用。
5、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是建設城市大數據的關鍵。城市建設什么最關鍵?我們所有規(guī)劃里把云計算、云平臺、大數據的組織管理和處理利用作為各種工具,作為城市大數據的關鍵,這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改革和創(chuàng)新,沒有改革和自主創(chuàng)新就沒有城市大數據。
6、資源有效配置是城市大數據建設的一個難點。建設大數據是要花錢的,要有人去干,有錢去做,那么資源配置主要的關鍵點是如何讓知識的力量朝著正向發(fā)展。今天不少城市不管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政府都拿出大量錢,但是這個錢如何用?十九大提出的“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保谧魑徽J真想想我們多少城市這過程當中與市場相悖,這是一個最關鍵的配置資源,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7、建設好城市大數據要把握全局、抓住關鍵。一個一個市是能夠構成城市大數據的,我們確實需要把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真正形成一個城市大數據,在這里有四個標簽,這四個標簽核心問題是看一看技術、策略、關鍵、構成。大家先看一下哪一個是最關鍵問題?城市大數據、技術都不是關鍵,這個動態(tài)活動數據你要支持,除此之外都不是核心關鍵要素。
8、建設好城市大數據建設重在落實。我們需要一天天、一個個人,一項項事把數據留下來,通過各級系統(tǒng)匯到平臺,不落實城市大數據,其他永遠是空話。
9、落實到數據鏈:涓涓細流匯成海。那么落實就要落實到數據鏈,要一個個業(yè)務,一項項事務形成一個高質量的數據鏈。沒有涓涓溪流就沒有城市大數據,也就是說不管企業(yè)、政府機構、科研單位,我們在各項事務中知識、經驗、信息都到哪去了,我可以十分負責任的講,到今天為止我們沒有一個企業(yè)沒有一個機構和科研單位能夠把這樣的信息收集起來,能收集到10%的都很少,能把這樣一個知識、經驗、信息收集到10%就是了不起了。我說的不僅是政府和科研單位,也包括企業(yè)在內?,F在都在說數字重要、數據重要,事實上百分之八九十數據都不流通,政府機構想留下來什么?那就是文件、知識經驗和信息。
10、城市大數據:綜合平臺顯力量。城市大數據落實一定要綜合平臺,技術上要經過清洗、重組,要為建設城市現代化,現代化城市,尤其是我們第二、第三個目標,為城市現代化做出貢獻,沒有數據就沒有第二、第三階段的城市現代化的基礎。
我的業(yè)務框架是針對當前城市大數據,城市數據中心不是把所有實體都集中在一起,而是邏輯上集中在一起,數據本身是應該在哪就在哪,也就是說設備應該在哪就在哪,從管理者角度來看應該誰管就歸誰管,處理角度來看什么方式最有效、資源節(jié)省成本最低就在哪,邏輯集中足以,物理實體該集中就集中,該分散就分散。
三、求實效,每一步都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邁進
1、確定方向和目標:各項事務是基礎。求實效,我們做智慧城市每一步都是朝著富強、民主、文明、美麗的社會努力,我們一定要在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事務和目標當中找到一個城市所有事務的方向和目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簡單的,2020年小康社會一個不落,那么我們智慧城市就要為“一個不落”服務。所以我們這里面能不能做到一個不落,當然后面更復雜,因為城市的各項事務形態(tài)在變化。
2、確定方向和任務:要有總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是什么樣,智慧城市目標如何定?所以一定要一個個事務來定,2020年是為“一個不落”發(fā)揮作用。后面就是要通過它來為我們描繪兩個階段的城市現代化的目標和愿景。而關鍵問題是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性變革期,創(chuàng)新思維是關鍵,到時候交通什么樣?養(yǎng)老什么樣?醫(yī)療什么樣?教育什么樣?交通什么樣?到本世紀中葉又怎么樣?所以在這樣一個歷史變革期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F在的智慧城市建設方式和狀態(tài)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到那時候會是一個不一樣的社會。因此要有遠見、要洞察需求和技術變遷。剛才說歷史變革是需求的變革,是技術的變革,還帶來了制度的變革。所以沒有變革就沒有智慧城市的未來。創(chuàng)新就是我們要圍繞需求、根據技術發(fā)展來創(chuàng)新我們各項事務應該如何運轉。
3、落實到城市現代化的各項任務中。我們有方向目標之后核心問題是一個個落實,要逐一推動、持續(xù)優(yōu)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逐一推動是指智慧城市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我們全市所有企業(yè)、所有人的事情,所以要逐一變成城市里面各個機構、政府、企業(yè)的行動。
4、實效要落實到可測算的進步、改善。實效不是空話,一定要可測算,不可測算的就是空話,沒有側重實效就是空話。例子不講了,我們每件事情都需要認真思考,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事務可測算就是方便、質量、成本、模式、資源,這些地方都有實實在在的可見的實效。
謝謝大家!